子衿

子衿朗读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注释

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

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宁(nìng):岂,难道。嗣(yí)音:寄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

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挑(tá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

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78-180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78-179

子衿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歌者热烈着一位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歌者望眼欲穿,焦急地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此诗寄托其情思。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78-180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

  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猜你喜欢

买陂塘旋栽杨柳,参知渔艇机务。巨川冒涉风涛险,此际缆烟维雨。

朝泊渚。到日落沧波,移傍寒梅屿。翠禽无语。甚雪意方深,月明空载,独棹始成趣。

()

吴有朱夫子,相知凡几年。心怜闭门叟,书附过江船。

行已为人表,文应许世传。临风有馀诲,时复慰皤然。

()

闽人虚畏甲申雨,海客真愁己卯风。千里霞光当日暮,一痕虹影在天东。

尧忧不离耕桑事,禹贡难忘战伐功。绠短汲深增百虑,那因妻子念途穷。

()
欧大任

双鱼消息五湖还,玄晏先生尚闭关。人候小车乘下泽,书成残草寄名山。

江南烟月参差际,淮浦风云澒洞间。尺素怀君三百里,竹林何日一追攀。

()

四合烽烟,更无閒地悲离黍。旧家池馆闭东风,呜咽淮流语。

海上红桑万亩。驾楼台、珠尘绣雾。吟壶一粟。戢影繁华,崚扃门户。

()

重阳风雨遍扬州,买得秋花又一秋。说是傲霜吾不信,朝来篱下总垂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