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页 > 百家姓

[ jiāo ]

读音:jiāo

拼音:jiao

简繁:焦

五笔:WYOU

五行:火

部外:暂无

五笔:WYOU

笔画:12画

吉凶:吉

仓颉:OGF

结构:上下

郑码:NIUO

四角:20331

区位:2925

统一码:7126

异体字:㸈,?,?,?,?,礁,譙,鐎

英汉互译:burned,scorched,anxious,vexed

笔顺:撇、竖、点、横、横、横、竖、横、点、点、点、点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432018年2014年
2013年1332007年2006年132
1995年1351987年1281982年140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222

内容来源于:www.tangqie.com

起源

焦姓主要源自:姜姓、姬姓、妫姓、姚姓。

焦伯:神农氏的后裔。焦氏的得姓早在周朝之时,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华夏古老姓氏之一,也是南夷的大姓之一。周朝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诸侯,除分封有功之臣及王族外,还分封前代圣贤之后,经查访,他找到神农氏的嫡系后裔,就将其封于焦,建立焦国,因其为伯爵,故世称焦伯。春秋时,焦国被晋国所吞并,其后子孙即以故国为氏,称焦姓。他们尊焦伯为焦姓的得姓始祖。

焦(Jiāo)姓源出有四:

1、上古神农氏后裔,出自姜姓,以国为姓。据《通志·氏族略》、《广韵》及《史记》所载,西周初周武王立国之后,封神农氏后代裔孙于焦,建立焦国(在后世的陕州东北百步之遥的焦城),春秋时被晋国所灭,其后代以国为姓,遂为焦氏。

2、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广韵》所载,周朝时,有王室同姓诸侯国焦国(故城在今河南省陕县南二里之焦城),后被晋国所灭,原焦国王族之后遂以国名为姓。

3、出自妫姓和姚姓,出自战国末期秦国大夫茅焦,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茅焦,妫姓,是战国末期的齐国人。因为学识渊博,而且胆识超人,茅焦被秦王政聘请为客卿。妫姓出自姚姓: 舜,姚重华,当舜 还是平民的时候,华夏族部落首领尧 欣赏他的才能,于是把他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让他搬迁于妫水之边居住。妫水在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南部,舜的部分后代即以他们祖先舜帝居住的地方的名称改作他们的姓氏。

在妫姓茅焦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茅氏、焦氏,世代相传。

4、系自姜姓,以地名为氏。春秋时许灵公(即姜宁,为春秋诸侯国许国君主:前581年─前547年)迁焦,其后以地名为氏。

5、出自它族改姓:

出自西南夷,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据《华阳国志》所载,南中夷(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两省)四姓有焦,别为一派;古代在南中地区(今四川大渡河以南、云南、贵州交汇地区)分布的少数民族中,有汉字姓焦氏,汉称其为“南中夷”,源出百濮族的一支,史称“夷焦”,且为西南夷中的大姓。

秦、汉时期,夷焦氏族隶属于 夜郎族 夜郎国联盟建制,后来又率先归附于汉武帝刘彻。后夷焦氏改为单字姓焦氏,姓氏读音作qiáo(ㄑㄧㄠˊ),当为受先秦时期楚文化的影响所致。

清满洲八旗姓党,后改为焦;出自满族,属于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据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焦佳氏,亦称觉佳氏,满语拼音为Giogiya Hala,世居章图哩、佛阿拉(皆今辽宁新宾永陵镇)等地,清朝中叶以后所改汉姓即为焦氏,

出自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土家族、蒙古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焦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字姓焦氏,世代相传至今。

始建于西周初年的焦国,春秋时灭于晋,于是子孙纷纷出奔,或北渡黄河进入山西,或西徙陕西,或向东北方向的河北、山东播迁。先秦时期,焦姓人于史书不显,表现得较为沉寂。西汉时,见诸史册之焦姓除梁(今河南省商丘)人焦延寿外,还有在《田延年传》中稍微提了一下的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富人焦氏。东汉时,入载史册之焦姓有焦触、焦和、焦永,还有庐江(今属安徽省)人焦仲卿,曾任河东太守的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焦贶。这些资料表明,此际焦姓除继续繁衍于北方外,已有焦姓人在长江以北之安徽,长江以南之浙江等地定居。繁衍于北方的焦姓,逐渐发展成为河北中山(今定州)、广平(今鸡泽东)以及陕西冯翊等地的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有河东(今山西省夏县)人焦先,梁人焦宝愿,安定(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人焦嵩,南安(今甘肃省陇西)人焦遗、焦楷父子以及氐人改为焦姓的焦明、焦度父子。说明此际社会动荡造成焦姓南迁外,更多的焦姓经陕西避兵火于宁夏、甘肃一带。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使上述焦姓之郡望繁衍更胜。安史之 乱和黄巢起义以及五代十国虽造成焦姓人口锐减,但其繁衍播迁却是呈小规模、无序的播迁,原因是藩镇割据或各国分立,天下乌鸦一般黑,哪里还有战火不焚烧的净土。宋靖康之耻后,焦姓避居江东,繁衍于今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一带,宋理宗时,有焦炳炎由安徽宣州迁居浙江嘉兴。宋末元初,焦姓又不得不播迁于更广泛的南方其他诸省。明初,山西焦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山东等地。明清之际,焦姓人家大量出现于江南各地,同时人才辈出,声誉响亮,使得迄今为止焦姓在南方各地一直都是一个著名的姓氏。如今,焦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焦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六。焦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据《郡望百家姓》记载:焦氏望出中山郡。又《姓氏考略》记载:望出中山、广平、冯翊。

中山郡:战国时为中山国,被赵国所灭。秦代为巨鹿郡的领地。汉高帝初年(公元前206年)设置中山郡。汉景帝后改为中山国。相当于河北省北部地区。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初年(公元前149年)置郡。在今河北省南部永年县一带。

冯翊郡:汉武帝时置挢蠓腭磾,相当于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三诏堂:源出江苏省镇江市名山焦山处士焦光的家世,自东汉焦光结庐隐居此处,平生饥不苟食,寒不苟衣,故焦山便是以焦光为名的。在这里,可看到上游八九里,矗立江流转折处,江中心号称浮玉的名胜区焦山。东汉时,焦山大宅的姓焦主人,因汉灵帝三度下诏请去做官而拒绝,名传千古的焦光后裔,就以“三诏堂”作为堂号。

此外,焦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饮仙堂”、“中山堂”等。

一、jiāo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湖南之芷江,广东之高要,广西之荔浦、田林,云南之海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蒙、傣、白、苗、布依、锡伯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据《史记》注云:“周武王封神农之后於焦,今陕州东北百步焦城是也。”或云:“今山东嘉祥县南十五里焦城村是其遗址。”相传神农氏姓姜。故此之“焦”,当系出姜姓,以邑为氏。

2、其引《左传》注云:“虞、虢、焦、滑,皆姬姓也,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焦国在今河南之陕县南。则此“焦”系出姬姓。

3、《姓氏考略》据《华阳国志》注云:“南中夷四姓有焦氏,别为一派。”“南中”,当指今甘肃陇西一带。

4、或为锡伯姓“觉罗”氏所改,急读“觉罗”取其近似音谐“焦”而为单姓。汉代有焦贡,外黄令;后汉有焦俭;三国时魏有焦先,河东人;吴有焦征羌,会稽人;今有焦菊隐、焦裕禄。

二、

焦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江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焦姓人口26%。

焦姓起源:

1、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故城在今河南陕县南2里之焦城),其后因以为氏。一说,系自姜姓,春秋时许灵公迁焦,因氏。

2、虞、虢、焦、滑皆姬姓国也,后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3、南安焦氏,系出氐人,见《通鉴》。

4、南中夷四姓有焦氏,别为一派,见《华阳国志》。

5、西夏人姓。

6、清满洲八旗姓觉佳氏,后改为焦。今满族姓。

7、土家、蒙古、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

焦姓名人:

焦赣,汉时梁人。

郡望:中山、广平、冯翊。

历史名人

焦姓古代名人

焦仲卿汉朝,《古乐府》诗中的人物其妻刘氏,与他是对恩爱夫妻,但刘氏为焦母所不容,被逐出家门,投河而死,焦仲卿哀痛之极,亦自缢身亡。

焦延寿汉朝,字赣 梁地人,官小黄县令,颇有政绩。专攻《易经》,自称得孟喜之传,曾传授给京房,于是汉代《易》遂有京氏之学。汉元帝时被封为三老。

焦先三国,字考然 魏国河东郡人,隐士。隐居荒野河边草庐中,见人不语,冬夏不穿衣,睡不铺席,满身污垢,数天吃一顿饭,相传活了一百多年。

焦遗十六国,西秦南安人。曾为太子太师后迁安南将军、广宁太守等职。南安诸羌族人曾推举其为主代秦,被其拒绝。

焦度南朝,南安氐人 齐将领。少有勇力,善骑射。历任辅国将军、东宫直阁将军、淮陵太守、游击将军等职。沈攸之起兵造反,焦度镇守郢城,曾于城楼上辱骂沈攸之,人呼其楼为焦度楼。

焦遂唐朝,名士。说话口吃清醒时话不成句,醉酒时对答如流。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白、王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并称饮中八仙。焦守节:许州长社人,宋代大臣。其父焦继勋官至彰德军节度。守节以父荫补官。真宗时,置江淮南、荆湖路兵马都监。降施州蛮,出使契丹。后迁四方馆舍,以右神武大将军致仕。

焦赞北宋,富弼部下也是抵抗辽军的北军将领,焦赞墓在今天河北雄县。在杨家将演义中,焦赞是追随杨延昭的猛将,同孟良并称,抗辽有战功,久镇瓦桥关,也就是镇雄州,名望颇高。他和孟良等是杨家将的左右臂,是一位名闻河北的抗辽勇将。

焦德裕元朝(1219——1288),焦德裕,字宽父元,井陉人。通晓左氏《春秋》,好拳勇,善射。当时,金将武仙的部下赵贵、王显等,经常出没太行山袭击元军。太宗窝阔台命德裕率部讨伐,事成之后,太宗下诏将井陉北障城田赐给德裕。后历任战漕运使、陕西道提刑按察使、行中书省事、淮东宣抚使及福建行省参知政事等职。世祖至元六年卒,年69。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恒国公,益忠肃。

焦宏明朝,据相关资料记载焦宏生于明洪武三十年,永乐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监察御史,后历任江西按察副使,江西布政使,明正统六年,擢为户部侍郎。焦宏为官23年,不仅多次平反冤狱,施惠于民,而且为东南沿海抵抗倭寇作出了贡献。

焦芳明朝,河南省泌阳人 大臣。天顺进士,授编修。历任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累加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其性阴狠、贪婪。家藏万金,居第宏丽。后被革职。

焦馨明朝,山东省章丘人 直臣。万历年间进士。由中书舍人迁兵部员外郎,天启间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拒建魏忠贤生祠。崇祯元年解官。

焦竑明朝(1541-1589),字弱侯号漪园,又号澹园,学者。祖籍日照市大花崖村,出生于江苏省江宁。自幼聪颖好学,16岁在南京考中秀才,便到天界寺、报恩寺埋头苦读。万历十七年49岁时考中己丑科状元,以殿试第一入翰林修撰。焦竑为人性格直率,政见不同则当面辩论,并上书谏争,因而受到当政者厌恶。因而他出任顺天乡试副主考时,曾受谗臣的诬陷。从而他看透官场险恶,忿然辞官,从此,不再出仕,是年,他为李,贽作《藏书序》。焦竑一生博览群书,精于文、史、哲学科。他治学严谨,不入俗流,常有独到之处。著作甚丰,著有《澹园集》、《澹园续集》、《焦氏类林》、《老子翼》、《庄子翼》、《养正图解》、《玉堂丛话》等。

焦循清朝,甘泉人 经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嘉庆举人。出身治《易》世家。他以数学原理及音韵训诂整理《易经》。有《雕菰楼易学三书》、《孟子正义》、《论语道释》、《剧说》、《释弧》、《释轮》、《加减乘除释》。

焦延寿西汉,梁人官小黄县令,颇有政绩。专攻《易经》,自称得孟喜之传,曾传授给京房,于是汉代《易》遂有京氏之学。

焦周三国,蜀国之天文官

焦姓近代名人

焦达峰近代民主革命先驱

焦守健(1912―1941),又名焦建国等用名,化名苏一华、肖实。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屯里村人。1925年13岁的焦守健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立第一高小,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投身革命。1926年,焦守健亲手组建起了饶阳县第一个团支部,焦守健担任饶阳县第一任团支部书记,同年底,负责全县的青年(团)工作,担任团总支部书记。1927年秋,考入北平(今北京)燕京大学农学院。1929年在北平燕京大学农学院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2月7日,因组织学生运动被捕。出狱后,返饶阳从事地下工作。1930年冬,饶阳小堤暴动失败后,焦守健奉命转移到天津担任中共河北省委交通员,秘密从事学生和工人运动。1933年,根据河北省委指示,回冀中农村重新开辟和恢复党组织工作。1934年9月,河北省委针对津南特委遭受破坏的情况,派苏一华(河北饶阳人,原名焦守健,又名焦建国,后化名改为肖实:摘自中国共产党沧州党史第一卷第83页/中共津南特委重新建立;中共沧县党史大事记第10页。)来沧州恢复党的组织,重新建立和恢复了中共津南特委,焦守健任特委书记。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饶阳第一任中共县委书记。先后建立抗敌后援会(焦守健亲任主任)、抗日救国会,举办师资培训班,创办了油印《民声报》,开设了青塔书店饶阳分店,并在全县建立起了52个业余剧团和各种宣传队,广泛宣传我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和纲领且积极动员人民抗日。同年冬,在以他亲手组建的饶阳抗日自卫队基础上成立了抗日自卫军,下辖饶阳的四个团,肃宁、河间各一个团,献县独立旅,武强独立营等。1938年抗日自卫军经过整编,统一归属八路军第三纵队,由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和纵队兼军区副司令员孟庆山领导。经过他三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由于工作成绩显著,饶阳县被中共冀中区党委誉为冀中抗日根据地模范县:(注:《冀中抗敌》报还专门介绍过他的事迹)。1938年5月,上级特派焦守健进驻中共献县县委,加强津浦西侧的抗日力量。1938年底,调任中共献(县)青(县)沧(县)交(河)【今泊头市】中心县委书记。1939年,焦守健在贺龙同志一二〇师的配合下,在中心县组建起了抗日自卫军十八大队,焦守健兼任政委,率军民拆铁路、截火车、炸碉堡,打击日伪军。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使抗日斗争的烽火很快在中心县一带熊熊燃烧起来1941年春,在沧县前军庄召开四县干部联席会议时,由于叛徒告密,遭敌重兵包围。他沉着指挥十八大队与敌激战,在指挥突围战斗中,为了掩护地委巡视员刘光鉴及其他战友,他几进几出,最后撤离时,不幸被敌弹击中头部,英勇牺牲,年仅29岁!焦守健烈士牺牲后当地党政机关和十八大队为其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为了纪念他,上级党委(冀中三专署)根据群众要求,把他战斗工作过的青、沧、交一带划出一部分区域,在三县结合部成立了以他当时的名字焦建国命名以杜生镇为中心的建国县。焦守健牺牲后党组织派其三弟焦守信(又名焦石)到建国县继续领导当地军民进行抗日救国工作。焦守健兄弟四人:在当时白色恐怖笼罩下,焦守健协同大哥焦守成一起进行革命斗争,从而影响三弟焦守信(又名焦石)、四弟焦守封(又名焦星耀)均在1930年前后走上革命道路,被誉为共产党的“焦氏革命四兄弟”!注:焦守健烈士牺牲时已当选为出席中共“七大”代表:中共“七大”酝酿较早,由于种种原因,推迟到1945年才召开。焦守健烈士安葬在河北省英烈纪念园内。

郡望

据《郡望百家姓》记载:焦氏望出中山郡。又《姓氏考略》记载:望出中山、广平、冯翊。

中山郡:战国时为中山国,被赵国所灭。秦代为巨鹿郡的领地。汉高帝初年(公元前206年)设置中山郡。汉景帝后改为中山国。相当于河北省北部地区。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初年(公元前149年)置郡。在今河北省南部永年县一带。

冯翊郡:汉武帝时置挢蠓腭磾,相当于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三诏堂:源出江苏省镇江市名山焦山处士焦光的家世,自东汉焦光结庐隐居此处,平生饥不苟食,寒不苟衣,故焦山便是以焦光为名的。在这里,可看到上游八九里,矗立江流转折处,江中心号称浮玉的名胜区焦山。东汉时,焦山大宅的姓焦主人,因汉灵帝三度下诏请去做官而拒绝,名传千古的焦光后裔,就以“三诏堂”作为堂号。

此外,焦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饮仙堂”、“中山堂”等。

一、jiāo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湖南之芷江,广东之高要,广西之荔浦、田林,云南之海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蒙、傣、白、苗、布依、锡伯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据《史记》注云:“周武王封神农之后於焦,今陕州东北百步焦城是也。”或云:“今山东嘉祥县南十五里焦城村是其遗址。”相传神农氏姓姜。故此之“焦”,当系出姜姓,以邑为氏。

2、其引《左传》注云:“虞、虢、焦、滑,皆姬姓也,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焦国在今河南之陕县南。则此“焦”系出姬姓。

3、《姓氏考略》据《华阳国志》注云:“南中夷四姓有焦氏,别为一派。”“南中”,当指今甘肃陇西一带。

4、或为锡伯姓“觉罗”氏所改,急读“觉罗”取其近似音谐“焦”而为单姓。汉代有焦贡,外黄令;后汉有焦俭;三国时魏有焦先,河东人;吴有焦征羌,会稽人;今有焦菊隐、焦裕禄。

二、

焦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江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焦姓人口26%。

焦姓起源:

1、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故城在今河南陕县南2里之焦城),其后因以为氏。一说,系自姜姓,春秋时许灵公迁焦,因氏。

2、虞、虢、焦、滑皆姬姓国也,后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3、南安焦氏,系出氐人,见《通鉴》。

4、南中夷四姓有焦氏,别为一派,见《华阳国志》。

5、西夏人姓。

6、清满洲八旗姓觉佳氏,后改为焦。今满族姓。

7、土家、蒙古、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

焦姓名人:

焦赣,汉时梁人。

郡望:中山、广平、冯翊。

姓氏源流

一、jiāo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湖南之芷江,广东之高要,广西之荔浦、田林,云南之海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蒙、傣、白、苗、布依、锡伯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据《史记》注云:“周武王封神农之后於焦,今陕州东北百步焦城是也。”或云:“今山东嘉祥县南十五里焦城村是其遗址。”相传神农氏姓姜。故此之“焦”,当系出姜姓,以邑为氏。

2、其引《左传》注云:“虞、虢、焦、滑,皆姬姓也,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焦国在今河南之陕县南。则此“焦”系出姬姓。

3、《姓氏考略》据《华阳国志》注云:“南中夷四姓有焦氏,别为一派。”“南中”,当指今甘肃陇西一带。

4、或为锡伯姓“觉罗”氏所改,急读“觉罗”取其近似音谐“焦”而为单姓。汉代有焦贡,外黄令;后汉有焦俭;三国时魏有焦先,河东人;吴有焦征羌,会稽人;今有焦菊隐、焦裕禄。

二、

焦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江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焦姓人口26%。

焦姓起源:

1、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故城在今河南陕县南2里之焦城),其后因以为氏。一说,系自姜姓,春秋时许灵公迁焦,因氏。

2、虞、虢、焦、滑皆姬姓国也,后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3、南安焦氏,系出氐人,见《通鉴》。

4、南中夷四姓有焦氏,别为一派,见《华阳国志》。

5、西夏人姓。

6、清满洲八旗姓觉佳氏,后改为焦。今满族姓。

7、土家、蒙古、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

焦姓名人:

焦赣,汉时梁人。

郡望:中山、广平、冯翊。

堂号

据《郡望百家姓》记载:焦氏望出中山郡。又《姓氏考略》记载:望出中山、广平、冯翊。

中山郡:战国时为中山国,被赵国所灭。秦代为巨鹿郡的领地。汉高帝初年(公元前206年)设置中山郡。汉景帝后改为中山国。相当于河北省北部地区。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初年(公元前149年)置郡。在今河北省南部永年县一带。

冯翊郡:汉武帝时置挢蠓腭磾,相当于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三诏堂:源出江苏省镇江市名山焦山处士焦光的家世,自东汉焦光结庐隐居此处,平生饥不苟食,寒不苟衣,故焦山便是以焦光为名的。在这里,可看到上游八九里,矗立江流转折处,江中心号称浮玉的名胜区焦山。东汉时,焦山大宅的姓焦主人,因汉灵帝三度下诏请去做官而拒绝,名传千古的焦光后裔,就以“三诏堂”作为堂号。

此外,焦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饮仙堂”、“中山堂”等。

一、jiāo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湖南之芷江,广东之高要,广西之荔浦、田林,云南之海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蒙、傣、白、苗、布依、锡伯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据《史记》注云:“周武王封神农之后於焦,今陕州东北百步焦城是也。”或云:“今山东嘉祥县南十五里焦城村是其遗址。”相传神农氏姓姜。故此之“焦”,当系出姜姓,以邑为氏。

2、其引《左传》注云:“虞、虢、焦、滑,皆姬姓也,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焦国在今河南之陕县南。则此“焦”系出姬姓。

3、《姓氏考略》据《华阳国志》注云:“南中夷四姓有焦氏,别为一派。”“南中”,当指今甘肃陇西一带。

4、或为锡伯姓“觉罗”氏所改,急读“觉罗”取其近似音谐“焦”而为单姓。汉代有焦贡,外黄令;后汉有焦俭;三国时魏有焦先,河东人;吴有焦征羌,会稽人;今有焦菊隐、焦裕禄。

二、

焦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江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焦姓人口26%。

焦姓起源:

1、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故城在今河南陕县南2里之焦城),其后因以为氏。一说,系自姜姓,春秋时许灵公迁焦,因氏。

2、虞、虢、焦、滑皆姬姓国也,后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3、南安焦氏,系出氐人,见《通鉴》。

4、南中夷四姓有焦氏,别为一派,见《华阳国志》。

5、西夏人姓。

6、清满洲八旗姓觉佳氏,后改为焦。今满族姓。

7、土家、蒙古、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

焦姓名人:

焦赣,汉时梁人。

郡望:中山、广平、冯翊。